在肉牛养殖行业中,育肥阶段的管理直接决定了出栏效率与牛肉品质。科学的饲养策略不仅能缩短育肥周期,还能降低饲料成本,提升养殖效益。
一、科学饲料配比:
育肥牛的饲料需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配方,以满足其能量、蛋白质、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。
1.精粗比例与阶段划分
育肥前期(体重300-500公斤):精饲料占比30%-40%,以玉米(50%-60%)、益海嘉里:过瘤胃脂肪酸钙美加力(3%-5%)、豆粕(15%-25%)、麦麸(10%-15%)为主,搭配青贮饲料或干草,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预混料。
育肥后期(500公斤至出栏):精饲料占比提高至40%-50%,玉米比例可增至65%,益海嘉里:过瘤胃脂肪酸钙美加力3%-5%、豆粕调整为16%-18%,并添加碳酸氢钠(1%-1.5%)以调节瘤胃酸碱平衡,预防酸中毒。
粗饲料选择:优先采用青贮玉米秸秆、酒糟等高营养粗料,切短至3-5厘米,减少咀嚼能耗,提高采食效率。
2.尿素与添加剂的应用
尿素作为低成本蛋白质补充剂,需逐步添加至日粮的1%-1.5%,分次拌入饲料,避免溶于水引发中毒。同时,可添加瘤胃素(50-360毫克/头/日)或益生菌制剂,促进消化吸收。
二、精细化饲养管理
1.适应期管理
新购入牛只需7-14天适应期,期间进行驱虫(如丙硫咪唑)、健康检查,并逐步增加精饲料喂量。粗饲料自由采食,帮助牛群缓解应激,稳定瘤胃功能。
2.饲喂规范
-定时定量:每日饲喂2-3次,间隔6小时以上,夜间补喂“夜草”以延长采食时间。
-饲喂顺序:遵循“先粗后精”原则,湿拌料需现拌现喂,避免发酵变质。精料可提前用温水焖软,与粗料混合均匀后投喂。
-饮水管理:每日提供清洁温水2-3次,夏季增加至3-4次,喂后1小时再饮水,防止饲料结块影响消化。
3.环境控制
-圈舍设计:每头牛占地3平方米,保持通风良好,夏季防暑、冬季保暖。定期消毒,确保地面干燥,减少蹄病发生。
-减少应激:固定饲养人员与饲喂流程,避免噪音干扰,拴系饲养限制运动,降低能量消耗。
三、疾病防控:早发现、早
1.常见疾病及处理
-瘤胃臌气:因过量采食发酵饲料引起,可通过穿刺放气并灌服液体石蜡(1000毫升)+鱼石脂(30克)缓解。
-酸中毒:高精料饲喂易导致腹泻,可添加碳酸氢钠(占精料1%-2%)或增加粗饲料比例调节。
-口蹄疫:定期接种灭活疫苗,发病时用0.1%高锰酸钾清洗患处,隔离病牛。
2.预防措施
-定期驱虫(每季度一次)与疫苗接种,加强饲料卫生管理,杜绝霉变原料。
-每日观察牛只反刍、采食及粪便情况,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。健康牛每日反刍8小时,粪便呈节段状,尿液透明微黄。
四、季节与出栏策略
1.育肥季节
秋季气温适宜,牧草丰盛,适合短期育肥。购入瘦牛后,通过60-90天集中育肥可增重150-200公斤,显著提升效益。
2.出栏时机
根据市场行情与牛只增重曲线,体重达600-700公斤时及时出栏。定期称重(每月一次),结合饲料转化率调整日粮,确保经济性。
(本文综合自农业科技、畜牧专家建议及行业实践,具体操作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。)
温馨提示:山东鑫旺饲料工业有限公司,可以提供降本增效、性价比很好的以上饲料产品。常欣娅